最新动态

  • 2025-04-21
    在前两期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素养培训取得热烈反响后,我校于4月17日在虹口校区成功举办第三期培训活动。本次培训仍聚焦AI技术在教学与科研中的深度应用,现场反响热烈,为教育智能化转型再添新动力。副校长兼人事处(中心)处长马艳红致开幕词。她指出,AI技术日新月异,为培养有思想、懂技术、强应用的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落实《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案》改革目标,学校将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素养培训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动教育教学迈向新的高度。学校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GAI助力教学与科研效率工作坊的三位专家来校开展培训。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雪莲老师以“高效创建提示语,让AI成为你的教师助手”为题,深入解析了AI技术对教育行业的深远影响。她强调,合理的指令调整能显著提升AI输出效果,帮助教师突破传统备课的局限。(图1:上外专家李雪莲教授与参培教师互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多语种智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技术学学科点负责人王萍老师围绕“智用AI,备课效率Max提升”展开分享,她以英语课程教学为例,重点介绍了如何将AI技术融入教学,开放教学案例与操作路径,
  • 2025-04-12
    4月11日,在崇明校区商管楼328教室简短而精彩的开班仪式召开,“数字创业”微专业正式开启教学活动。开班仪式上,上外贤达学院商学院院长王晓光教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开班致辞,他向报名首届“数字创业”微专业的学生表示热烈欢迎,表达了微专业教学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对同学们的殷切期待与美好祝愿,王院长指出,“‘数字创业’微专业将依托崇明产业资源,以‘数字+’赋能传统行业转型,旨在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业人才。”随后,首届“数字创业”微专业班的学生进行了自我介绍,通过简短的破冰活动,为未来讨论式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数字创业”微专业八门创新型课程建设团队的教师代表分别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进行了介绍。各门课程均涉及丰富实践教学、沉浸实战场景,让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热情。“数字创业”微专业开班仪式商学院院长王晓光教授进行开班致辞“数字创业”微专业首届学员进行破冰活动“数字创业”微专业课程建设团队教师代表进行课程介绍开班仪式后,王晓光院长带领师生参观了位于崇明东滩的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实地参访、专家交流、产业调研等现场教学形式,开启了一场理
  • 2025-04-11
    2024年4月11日,学校与网班科技举办了一场以“AI赋能外语教学改革”为主题的研讨会。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推动外语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副董事长冯庆华、副校长、董事长助理许星、董事长助理温建平、信实中心、资产中心、语言学习中心、外语学院等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领导出席,会议由数协办主任李国睿主持。AI技术助力外语教学变革会上,网班科技的代表详细介绍了公司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其在智慧校园建设、在线学习平台研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班科技自2023年起推出的基于生成式AI的外语教学平台,已在多所高校落地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平台通过智能陪练、作文批改、口语评测等功能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帮助教师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例如,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试点应用中,平台通过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华东师范大学,平台的智能评测功能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教学反馈,大幅提升了批改效率。校企合作推动教学创新学校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学校正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AI技术的引入为解决传
  • 2025-04-10
    4月7日,我校通识大讲堂“数字技术与应用”邀请到同济大学许维胜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精彩讲座。讲座伊始,许教授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历程,详细讲解了三次浪潮的演变与特点。随后,他深入剖析了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通过AI视频、AI图像、AI文字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展示了机器翻译的精准与高效。此外,许教授还分享了同济大学利用大模型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诸多创新应用,令在场师生叹为观止。 讲座中,许教授鼓励学生们“学会学习,创意无限”,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他们深刻认识到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此次讲座不仅提升了我校师生对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也为我校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供稿 | 教务处、数据科学学院
  • 2025-04-02
    3月31日,我校通识大讲堂“数字技术与应用”邀请到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计算机学院辛明军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AIGC赋能高校教与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精彩讲座。讲座伊始,辛教授指出AIGC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已实现“多模态生成与个性化适配”,如DeepSeek、Kimi等工具可动态生成教案、习题及知识图谱,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以上海大学为例,全校已建成205间智慧教室,基于AIGC的课程平台3.0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同时,AI助教通过分析学情数据,助力教师从“知识传递者”转型为“学习设计师”。讲座展示了AIGC在跨学科融合中的突出价值——清华大学医学院利用AI模拟临床决策,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借助MidJourney优化设计方案。辛教授指出,要警惕学术诚信风险,如学生过度依赖AI导致“批判性思维退化”。目前,复旦、交大等高校已出台《AI工具使用指南》,明确技术边界。辛教授表示,在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方面,未来AIGC将向“多模态深度融合”与“伦理增强设计”方向发展,如开发引用溯源功能以杜绝“幽灵引用”。教育数字化转型将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最终
  • 2025-04-01
    2025年3月31日,我校召开“AI赋能工作推进调研会”,冯庆华副董事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李国睿主持。此次会议聚焦AI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前期成果并规划未来方向,为教育改革注入新动力。教学改革:AI赋能,创新教育模式会议指出,学校联合知名高校开展两期 AI 教师培训,近 200 名教师参训,显著提升 AI 应用能力。教务处组织智慧教学研修,助力教师掌握 AI 教学场景,优化教学设计。人事处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教师 AI 素养。设立 “AI 督导” 机制,选派专业教师指导 AI 应用,提供资源支持。课程改革方面,将 AI 内容融入培养方案,新增教学模块,引入适配教材,鼓励教师运用 AI 工具优化教学流程,推动数字化转型。学生培养:适应未来,提升综合素养学校在学生培养目标中新增 AI 相关素养要求,通过多样实践方式培育学生 AI 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与实践机会,助力其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教学管理:明确边界,保障公平规范为确保教学管理规范与公平,学校需明确 AI 工具使用边界,防止学生利用 AI 代写作业。教务部门对教案、教学流程进行合规性指导,探索
  • 2025-04-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智能工具广泛融入图书馆服务场景。为赋能智慧服务,全景展示图书馆馆藏资源与知识服务,打造校园文化新地标,图书馆率先引入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将 DeepSeek 大模型与文献资源优势深度耦合,打造集“AI 馆员、AI 检索、AI 翻译、AI 阅读、AI 工具箱”五大 AI 核心应用场景于一体的智慧服务体系,致力于为师生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提升资源获取效率与学术体验,助力学校构建数智化教育新范式。
  • 2025-03-31
    2025年3月21日中午,我院国际本科召开“AI赋能教学”专题工作坊,聚焦A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 2025-03-25
    附件1—第三期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日程安排.pdf附件2—第三期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报名表.xlsx附件3—第三期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参训人员名额分配表.doc
  • 2025-03-21
    3月17日,我校通识大讲堂“数字技术与应用”邀请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黎加厚教授,为同学们带来“DeepSeek教学应用实战培训”主题讲座。讲座伊始,黎教授以独创的“口令教学法”点燃全场,通过“百度打开DeepSeek满血版”等趣味指令,带领师生同步操作手机端和电脑版的DeepSeek应用。在英语教学演示环节,DeepSeek实时生成口语对话模板并智能标注语法错误。面对数学应用题时,逐步展示解题思路,展示AI辅助批改的精准性,让学生直观感受技术赋能教学的效率革新。实战培训聚焦“AI工具开发教学资源”的核心主题,黎教授现场演示了快速生成教学图片和PPT的功能,并指导大家运用DS思维导图构建课程框架。通过“构思-提示-制作”三步骤,师生们成功开发出课堂随机点名软件、算术四则运算训练器等实用工具。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考真题对战游戏的开发演示——参训者两人一组,利用DeepSeek生成知识点卡片,通过攻防交互深化知识记忆,展现了游戏化教学的创新潜力。在提升教学吸引力专题中,黎教授解密“微信搜索教学法”,指导大家通过关键词组合获取优质教学资源。针对提示词学习,他提出“场景具象化、指令结构化、反馈迭代
  • 2025-03-17
    AI赋能,助力课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25年3月14日上午,学前教育专业“AI赋能,助力课改”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虹口校区教学楼303会议室顺利召开。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参加会议,学院副院长李乐影老师和颜彦老师出席会议。会议伊始,王瑶教师简要介绍会议主题、目的和参会人员,阐述学校推进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解读学前教育专业围绕学校课程改革文件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随后,四位教师代表分别分享了AI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与实践经验。“数字+”特色课程的陈丹凤老师结合幼儿园教育技术课,提出AI辅助不仅知识问答,而是专注于幼儿园情景设置等操作让学生训练汇演,同时训练学生们用AI文本生成、AI图片生成,AI视频剪辑,最终生成AI数字绘本,以及关于幼儿园微课录制的实践。并指出我们可以让AI从几个维度评价同学的作业成果——让AI作为评价主体。除此之外,陈老师还结合这学期新开设的《家庭共育课程》举例AI的赋能还体现在学生使用问答工具产生模拟情境互动。“外语+”特色课程的宋鸽老师从双语课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指出,AI对学生来说是深入思考的工具,我们需要反复比对
  • 2025-03-12
    3月11日,我校通识大讲堂“数字技术与应用”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老师,为同学
  • 2025-03-10
    3月3日,我校通识大讲堂“数字技术与应用”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波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人工智能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精彩讲座。王长波教授以时间轴为脉络,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AI概念,到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的标志性突破,再到国内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在算法领域的创新实践,深入浅出地呈现了技术演进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影响。他表示,人工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金融领域是其最具潜力的落地场景之一。在解析金融数字化转型时,王教授提出数据即新电力的核心理念,指出智慧经济时代正以数据为纽带,重构传统金融业态。通过阐释金融科技ABCDE(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技术矩阵,他揭示了金融行业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服务效能。王教授坦言数据安全、算法伦理、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破解,并分享了华东师大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的创新成果:银行业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助力某大型银行实现每秒百万级交易处理、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与行为识别系统在反欺诈领域应用广泛。王教授还近距离让同学们观摩了“金融数字人”实时交互演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虹口校区:上海市虹口区东体育会路390号 总机:51278000

崇明校区:上海市崇明区东滩大道999号 总机:51278503